[设计理念]
学生是阅读的主体,阅读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,让他们拥有更多的自主探索的空间,去研读文本,咀嚼精华,体悟情感。在多维对话中领悟课文语言运用的精妙,获得课文的主旨和意趣,在动态生成中获得言语智慧的滋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。
[教学目标]
1、会认9个生字,会写12个字。
2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,体会张衡如何认真、刻苦地观察星星,体会故事的情趣和蕴含的道理。
3、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。
[课前准备]
教师:制作课件,内容含有布满繁星的夜空、北斗七星、北斗七星绕着北极星转等等;生字卡片等。
学生:自主朗读课文。
[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]
一、谈话激趣,揭示课题。
1、拍手唱歌
师: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音乐,会唱的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唱。(放儿歌《小星星》你们听到了什么?)
师:小朋友,在晴朗的夜晚,我们抬起头,就看见蓝天上有许许多多明亮的星星,一闪一闪的,非常有趣。我们平时说天上的星星多,用哪个词语? (结合学生回答,提示卡片:“无数”、“数不清”并正音)导读“天上有无数的星星”、“天上的星星数不清”。板书:数星星
2、引出课题
师:天上星星真的数不清吗?
一千八百多年前,有一个孩子,他也数过星星,而且长大以后,他在研究星星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数星星的故事。(板书课题:数星星的孩子)请大家齐读课题。
[设计意图:音乐引入,欣赏星空,激发学习情趣。联系学生实际,能激发学生的情感,引导学生入境。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,能激发学生好奇心,认真地学习课文。]
二、学最后段,认识张衡。
1、教学“张衡”。
师:知道数星星的孩子是谁吗?(板书:张衡)指名读,注意这两个生字都是后鼻音。(全班齐读) 张衡是个什么人?让我们读读课文,找到有关句子。
2、学习课文最后一段,教学部分生字新词(师出示最后一自然段,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情况适度介绍张衡。)
“张衡是汉朝人。他刻苦钻研天文,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。”
①指名认读、全班齐读
②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适度指导。
“汉朝”:中国古时候的一个朝代,离我们现在有一千七八百年。
“钻研”:非常认真、非常细心地研究,不怕苦,不怕难。(举陈景润叔叔钻研数学的例子)
③齐读课文最后一段。
[设计意图:不拘泥于“从头到尾”的教学顺序,先学最后一段,再学第一段,教学过程流畅,且把课文学习与学词学字自然结合起来,这样能提高教学效果]
三、品读课文,感悟人物品质。
1、美读星空的奇妙。
①读课文,找找描写美丽星空的句子,用“ ”画下来。
②请一生反馈,出示:
“晚上,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。”
一起读句子,读出星星很多,星星很美,星星很亮。
③你喜欢这句话吗,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
师:从“满天、无数”体会星星的多,星星就像――珍珠一样美、亮;不仅是星星很美,夜晚的天空也很美,就像――碧玉盘一样。星星在碧玉盘一样的夜空衬托下显得更美了。
④把“撒”换成“掉”不行吗?为什么?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星星“撒”满天空的样子。
⑤一起来读读这句话。(指导读出星星的多、美、亮。)
2、感悟张衡如何数星星。
①体会数星星的动作
师:小张衡看到这么美的夜空怎么样了?(喜欢、迷住)他是怎么数的呢?(齐读课文中二、三两句)圈出描写张衡数星星的动作的词。(板书:坐、靠、仰、指、数)
②读一读,全班一起做“坐、靠、仰、指、数”的动作:一个学生做张衡数星星,一个做奶奶。
③比较朗读
比较句子:一颗、两颗,一直数到了几百颗。
一颗,两颗……一直数到了几百颗。
师:你更喜欢哪个句子,为什么?(体会张衡的认真、耐心)
④联系前面的“撒”字,体会星星分布的不规则,更深地体会数星星的不不容易,感悟张衡的认真、有耐心。
⑤指导有感情地朗读。
师:让我们也学着张衡数一数星星,一颗,两颗,三颗……(学生自由数)觉得怎么样?(累)可是张衡却一直数到了――几百颗,多么有耐心啊!让我们带着对张衡的敬佩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。
[设计意图: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,从感性上体会到数星星的难,从而激起对张衡刻苦、认真的态度的敬佩之情。]
3、品读“祖孙三人议星星”。
①学生组合,品读奶奶与张衡的对话。
师:多少个夜晚,小张衡就是这样仔细、耐心、认真、刻苦地数星星,奶奶可心疼了,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二段。
A、学生自主合作学习
师:学习的金钥匙就在我们自己手上,我们先自主学习,和同桌小朋友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收获。
如:奶奶叫张衡“傻孩子”说明奶奶对张衡很疼爱,“又”说明张衡不止一次这样数星星;张衡的话第一句说“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”,第二句说:“星星不是乱动”,第三句说“两颗星之间总是隔那么远”,说明张衡长期观察,发现了星星分布的规律。
B、分角色朗读
师:奶奶认为星星数不清,张衡却说数得清。因为张衡他经常数星星,而且仔细观察,知道了星星在动,可不是乱动。读出奶奶的心疼和张衡的自豪。
②、师生对话,共研爷爷与张衡的对话。
A、找到爷爷的话,自由朗读
师:爷爷走过来怎么说?把爷爷说的话全部找出来。(自由读爷爷说的话)
B、指导用说话的语气朗读,质疑问难。
(在学生疑惑之际,适时插播课件,让学生生直观感受到北头号七星的开头和北斗七星是怎样运动的,并简单介绍:北斗星以逆时针的方向绕着北极星转,在地球上看北极星,它几乎是不动的。北斗星绕北极星一圈就要用一天的时间。)
③品读张衡怎样数星星
A、师: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?张衡听了爷爷的话心里是怎么想,又是怎么做的?老师给个开头,小朋友接下去说
“张衡听了爷爷的话……
B、这里的“几次”起来看星星的“几次”能去掉吗?(体会张衡在仔细观察星星。)
④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第四段。
⑤拓展视野,激发兴趣
师:张衡听了爷爷的话,觉也睡不着,几次起来看星星。下面老师给大家听一段关于星星知识的录音,看看你们听了以后怎么想,说说你们心中的感受。
[设计意图:用幻灯来解决“北斗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”的这个难点。通过多媒体,化抽象为形象,既突破了重难点,又使学生不受时间、空间的限制,观察力、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培养。]
四、再次读文,体会张衡成为天文学家的关系
1、回读课文,再次体会张衡数星星的认真。
师:大家和张衡一样都爱星空,都对星星感兴趣。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,细细读每一段,每读一次数,都会有一次新的感受,再一次注意张衡是怎样认真数星星的,并做上记号。
2、尝试说说张衡数星星与他成为天文学家的关系。
3、总结:张衡从小喜欢数星星,从小就认真、刻苦观察星星。长大后他又刻苦钻研天文,所以在天文方面表现了非凡的才能,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。同学们,你们想更多地了解张衡吗?你们想了解更多的科学家吗?请读读课后的“我知道”,还可以到书中或网上去查找资料。
五、写字指导
1、我的发现
师:同学们,这篇课文要求写的字也像天上的星星一样,有一定的规律,你能发现吗?我们合作学习,找到认记字形、书写规范美观的方法,再向大家介绍介绍。
2、交流发现
勺:就是“句”中的口换成点。
玉:就是“王”加一点。
组:就是“祖”换偏旁。
把字写美观的方法:注意观察字的结构。
3、学生开始书写
数星星的孩子
坐、靠、 仰、 指、 数
板书设计 一夜没睡
刻苦钻研 > 天文学家